首页 > 产品中心 > 热门肽 > CCR7靶向肽
CCR7靶向肽
2025/9/20 11:54:14

淋巴结是肿瘤细胞最常见的转移部位,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。据报道,癌细胞可以上调CC趋化因子受体7(CCR7)的表达并劫持其正常功能,使其能够沿着CCL19和CCL21的梯度向淋巴结和淋巴集落迁移,作为远处转移的初始阶段。通过对TCGA和GEO数据库的分析,肿瘤患者淋巴结中的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相比,CCR7以及抑制性免疫检查点PD-1、LAG-3和TIM-3的表达均较高。此外,在小鼠肿瘤模型中,CCR7表达升高的肿瘤细胞更容易发生腘窝淋巴结转移。随后,文章通过噬菌体展示生物淘选成功鉴定出一个CCR7结合肽TC6,该肽可特异性阻断CCR7/CCL19和CCR7/CCL21的相互作用。进一步引入D型氨基酸取代TC6肽的N端和C端,获得抗蛋白酶解的TC6-D3肽。该肽体外通过ERK1/2通路抑制肿瘤细胞迁移,体内抑制肿瘤生长和淋巴结转移,并有效恢复原发灶和淋巴结中T细胞的细胞毒性。综上所述,CCR7促进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,并抑制淋巴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。利用TC6-D3肽特异性阻断CCR7通路,可显著降低淋巴结肿瘤负荷,促进原发灶中CD8+T细胞浸润,同时增强淋巴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。

名称:TC6-D3

单字母 H2N-lspLIFVTTPDt-OH

多字母 H2N-DLeu-DSer-DPro-Leu-Ile-Phe-Val-Thr-Thr-Pro-Asp-DThr-OH

氨基酸个数 12

分子式 C61H98N12O19

平均分子量(MW) 1303.5

L-肽的主要应用限制在于其易被蛋白酶降解导致稳定性低,而非天然D-氨基酸取代策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。因此,文章将TC6肽的N端和C端残基均用D-氨基酸取代,以提高其稳定性(图3A)。阻断实验表明,与TC6肽相比,TC6-D3对CCR7/CCL19相互作用保留了同等的阻断活性(图3B)。随后,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(RP-HPLC)测定了TC6肽在与10%小鼠血清孵育后24小时内迅速完全降解,而TC6-D3肽在48小时后表现出较强的抗水解性(约70%)(图3C-E)。接下来,文章提取了CHOK1-mCCR7-EGFP和CHOK1-EGFP细胞的膜蛋白,并使用微柱层析(MST)技术测定了TC6-D3对CCR7的特异性亲和力。结果表明,TC6-D3与mCCR7-EGFP融合蛋白的解离常数为403nM,但与对照EGFP蛋白无相互作用,KD >1000μM(图3F、G)。此外,通过MTT法检测TC6-D3对细胞增殖的影响,结果显示TC6-D3对MC38-CCR7(GFP)细胞的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(图3H)。综上所述,开发了对CCR7通路具有高结合亲和力和阻断活性的多肽TC6-D3,该多肽表现出优异的生物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
文章预测了TC6-D3的结构,并进行了TC6-D3与CCR7受体的分子对接研究。结果显示,由于D型氨基酸取代,TC6-D3的N端区域发生了构象变化。此外,TC6-D3肽的L1、S2、D11和T12残基与CCR7受体上的关键氨基酸残基S246、D155和K69相互作用。这些结构变化与肽的固有构象灵活性和D型氨基酸取代密切相关。

多肽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,有望成为传统疗法的一种有效替代选择。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特异性阻断CCR7/CCL19和CCR7/CCL21相互作用的多肽TC6,并通过丙氨酸扫描和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,鉴定出TC6-D3肽的L1、S2和T12残基是其与CCR7的关键结合位点。鉴于TC6肽由L型氨基酸组成,水解稳定性较差,文章将其N端和C端分别替换为D型氨基酸,以延长其半衰期并增强其抗水解能力,命名为TC6-D3肽。该肽特异性结合CCR7-GFP,但不结合GFP,KD值为403nM。因此,文章假设TC6-D3肽占据了CCR7的关键位点并阻止CCR7与CCL19或CCL21的结合。

在本研究中,CCR7/CCL19或CCR7/CCL21相互作用通过调节ERK1/2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,并与淋巴转移相关。Westernblot分析显示,当用趋化因子CCL19或CCL21处理MC38-CCR7(GFP)或B16-CCR7肿瘤细胞时,磷酸化ERK1/2水平显著升高,而当添加TC6-D3肽时,磷酸化ERK1/2水平显著降低。相应地,CCL19在体外诱导MC38-CCR7(GFP)肿瘤细胞迁移,但TC6-D3肽抑制了CCL19的作用。综上所述,文章推测CCR7/CCL19和CCR7/CCL21趋化性的激活通过ERK1/2信号通路促进MC38细胞和B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。此外,TC6-D3肽通过阻断CCR7与CCL19/CCL21之间的相互作用,显著抑制ERK1/2信号,从而消除CCL19/CCL21对细胞迁移的影响。

癌细胞可以上调CCR7表达,使它们能够沿着淋巴管中的CCL19和CCL21梯度迁移到淋巴结。鉴于小鼠足垫组织中淋巴管丰富,文章开发了一种淋巴结转移模型,使肿瘤细胞从足垫转移到腘窝淋巴结,正如预测的那样,CCR7大大促进了B16和MC38细胞的转移和定植。此外,文章还发现,TC6-D3肽治疗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,增加肿瘤和腘窝淋巴结中CD8+T细胞的浸润,并显著减少从原发性肿瘤迁移到远处腘窝淋巴结的CCR7-GFP+肿瘤细胞数量。总的来说,文章的结果支持TC6-D3肽免疫疗法可能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的一种选择。

考虑到CCR7主要在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中表达,在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、归巢和运输T细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因此通过抗体或基因干预干扰CCR7通路时,检查了对树突状细胞募集和T细胞浸润的免疫相关副作用。然而,TC6-D3治疗组对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追踪以及CCR7+树突状细胞和CCR7+T细胞浸润至肿瘤和淋巴结未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。此外,通过对主要器官进行H&E染色和对血清生化标志物的血液测试广泛评估了安全性。肽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。这可能归因于与抗体相比,CCR7靶向肽具有高亲和力、相对较短的循环半衰期以及不存在Fc介导的ADCC和CDC效应。

尽管TC6-D3具有预防肿瘤转移的能力,但仍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局限性,例如CCR7在免疫细胞上的表达。因此,TC6-D3肽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仍有待充分阐明。未来的研究应主要开发选择性结合肿瘤表达的CCR7并通过阻断CCL21/CCR7通路来抑制淋巴结转移,而非阻断免疫细胞及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递送系统。此外,TC6-D3与CCR7的结合模式需要通过蛋白质结晶进行验证,以获得更清晰的结构信息。

综上所述,肿瘤细胞表达CCR7使其能够转移至邻近淋巴结,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细胞毒性。文章通过噬菌体展示筛选和D型氨基酸替换技术,筛选并开发了靶向CCR7的TC6-D3肽,该肽特异性干扰CCR7/CCL19和CCR7/CCL21相互作用,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。TC6-D3治疗显著延缓肿瘤进展,表现为肿瘤生长减少,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增强。

参考文献:doi.org/10.1007/s00262-025-03995-4

上篇: IL-23受体靶向肽
下篇: CD30L靶向肽
返回列表
全:种类繁多,修饰齐全
快:快速发货,顺丰包邮
优:专业团队,品质保证
24:客服在线,高效快捷

微信扫码联系客服
电话:0551-65177703  邮箱:pb@peptidesbank.com   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四川路868号云谷创新园A6栋3层
皖ICP备2024046425号-1 皖ICP备2024046425号-2